柏雨中學

 

其一  蔡廷鍇軍長別墅與達德學院

位於屯門何福堂中學內,有三座古建築物富有歷史價值:「何福堂會所大樓」、「馬禮遜樓」及「涼亭」,約有七十年的歷史,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重要資料。

「馬禮遜樓」及「何福堂會所」的前身是蔡廷鍇軍長的別墅,稱為「瀧江別墅」,建於1936年,於1946-49年間,作為達德學院的校舍。達德學院是在周恩來和董必武指導下創辦的大專院校,其間,不少著名學者在這裡講學,包括:千家駒、茅盾、郭沫若、何香凝、柳亞子等,所以說,達德學院與中國共產黨及中國現代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。1949年2月,因政治背景的關係,港英政府要關閉學院,成為第一間明令取銷註冊資格的學院,其後,倫敦傳道會購置了這所別墅作為宗教活動中心。1961年,倫敦傳道會把業權轉移給中華基督教會,並於1963年改為「何福堂書院」,以紀念香港第一位華人牧師何福堂。

對於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,卻牽起了一場清拆的小風波──由於政府遲遲未能與教會達成保護建築物的共識,教會決定向屋宇署申請請拆建築物。幸好,經過兩年的「拉鋸戰」後,民政事務局局長根據《古物及古蹟條例》(香港法例第53章),決定宣布位於屯門何福堂會所內的馬禮遜樓由2003年4月11日開始列為暫定古蹟。

於2003年4月11日,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佈的即時新聞〈何福堂會所馬禮遜樓宣布為暫定古蹟〉條內,對馬禮遜樓的建築有這樣的簡介:「馬禮遜樓的建築特色頗為獨特,選用上海批盪,並以裝飾派藝術的建築風格建成,廡殿式的屋頂以青釉中式瓦片砌築,四角則飾以瑞龍,這中西兼容風格在香港現今難得一見。」

現在,建築物得以保存,是令人感到高興的事。下次有機會到屯門何福堂,大家不妨遊覽這幢被列入暫定古蹟的建築物,參觀這幢香港唯一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建築物,對認識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活動情況,有很大的幫助。

 

發表意見
我的姓名
電子郵箱 :
我的姓別 :
組織 或 學校 :
意見內容: